01
—
时令不停,立冬,已至。
“凛冬已至,星河长明。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你和冬天,如约而至。举杯独醉,饮罢飞雪,茫然又一年岁。”
“今日立冬,一片初雪喜时光,岁月不匆忙。”
“立冬之时,一份柔软的情感,化作暖暖的陪伴。”
“祈一场白雪皑皑,祈一片银装素裹,一起迎接2023年最后一个季节。”
“踩着秋的余韵,开跑四季的最后一场。”
“初冬暖阳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

02
—
“后知后觉中,又过了一个秋。”
“穿过斑斓的秋,转身,遇见浅冬。跨过流年的细碎,转角处,依然可见花开。”
“秋是冬的韵脚,冬是春的序章。”
“一个转身,秋天成了风景,冬天成了期待。”
“一转眼秋天变成了故事 冬天变成了风景。”
“今年的秋天已打烊,冬天提前营业。”
“秋风始老,细雨未霜,带着一抹残暖,人世间又一季寒冬登场。”
“夏天的遗憾咀嚼了整个秋天,最后消化在了冬天的热奶茶里。”

03
—
“因为冬天又冷又灰暗,所以你要又暖又明亮。”
“知岁一寒,又是立冬。愿你,所得皆所期,所求皆所愿,岁月静好,心安无忧。”
“如果冬天太过寒冷和昏暗,你要记得温暖且明亮。”
“路遥遥,车马慢,满目白雪的冬天,愿你温柔半两,从容于心,与人间草木共清欢。”
“若冬天冷落了你,来我的故事里,我送给你温暖。”
深秋已过,迎来浪漫的立冬,接下来,盼雪花,迎新年,再遇见更好的你我他。

04
—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
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
“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
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
自古以来,立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丰收的季节。
中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的传统习俗:
祭祀: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补冬: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吃饺子: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扫疥: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吃生葱: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
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
舂“交冬糍”:这一天,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就像拨浪鼓,所以也叫“拨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